本系主页 系部概况 党建思政 清廉文澜 教育教学 科研服务 招生就业 团学工作 师生风采 原创文学 资料下载
原创文学
原创文学
原创文学
当前位置: > > 原创文学

原创文学推介||2023年山西高校“超星杯”大学生书评大赛优秀奖

2023-07-09 11:26

用心体会,描摹看见

——《看见》书评

作者:白瑶

本文荣获2023年‘超星杯’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书评大赛优秀奖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产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主要特征就是能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而恰好看见不仅罗列了作者亲身经历的意义非凡事件,还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人类作为个体的独立性,探寻就是不断相信、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在她的书里,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的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的刚性调查报告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解。一如既往静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每个细节,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这同样的也是一本很好的普及类书目,对于我这种普通的大众群体也能接受,看完使我对新闻于记者也有了更深的概念,书中所有的新闻见解以及采访当中见到的生活细节包括故事结尾都是对于人性的追问,这是柴静作为记者十年来的成长日志或者说是柴静新闻背后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好的新闻人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看待一件事,如何对一个人做出正确判断。这本书是20131月出版的,在2023年的现在,按照章节目录划分的社会议题里每一种都在无时无刻的卷土重来并且变本加厉,新冠肺炎肆虐的2022年就这样和她采访过的女囚犯因为家暴而杀夫入狱的离婚冷静期重叠了。文字的细腻让我莫名恐慌,她见证的新闻及其真实,所以说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不需要多么漂亮的词汇,平铺直叙就能让人战栗。

其中第八章我只是讨厌屈服对我而言印象更深刻。正如史铁生所说,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更有意义。晨雪印天光,六分阳光八分雪。睡眼惺忪我不由得想到沧海两茫茫,天地也是如此见外,不分我几丝暖意。十八岁大的生命力正是旺盛的时刻,清晨的阳光使我欣喜若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读完这一章之后,我开始重新思量生命的意义于其深厚:我依然觉得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正义,但是也不缺少灰暗与窥探。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是慢慢觉得柴静说的话不错,公众对于新闻媒体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而不是挥舞着拳头依据自己的喜好站在世界的对立面。人与人的思想都不尽相同,思想不是谁的附庸,也不是某段河流的支流,比起这些我更愿意相信生命与思想的意义是顷刻间的滂沱,旷野里乍起的风波又或者是唐朝之后遗风的唯一悬挂之月。人生本就是一首代写的诗歌,而他们的文字浅薄,不该被潦草的印刷,在我的思想里“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

我曾在她的书中看到过他们调查过一起虐猫案件,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的一个新闻有关于网红虐猫,口诛笔伐而博主仅仅是道歉就使得网上的风向一边倒。我一直觉得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从我模糊的接触“爱”这个词开始我就觉得人类是博爱而伟大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并不全部都属于人类,自然也就没有支配他们生命的权力。但是通过这篇文章一个庞大而黑暗的地下网络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令我心惊胆战。虐猫的方式有很多,对于高高在上的人类而言虐杀一个小动物是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或许仅仅是把他们扔进水里任由水流淹没口鼻,或许是拿起屠刀割开皮毛轻易的夺走他们的生命……在我看来所做的这一切是令人发指的,于是我开始审视我所处的每一个环境,开始审视周围社会的说话语气,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人是社会的产物。这世界上良善的人太多了,自然也会对小动物产生怜悯之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高喊善良,忽然感觉很悲壮,唯有庆祝与忘记才能完成人类生命的课题吗?似乎并不全是如此,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杀死了自己的恶念与不同的自己,每个人都开始平静温和,对于自己不能接受的事与人都选择无可奈何的接受,可是发泄压力的方式不是欺压比自己弱小的生物就能做到的。如果我们对一只猫的死亡漫不经心,那么我们同样也会漫不经心的对待人的生命和痛苦。

 令我震撼的是,柴静对于此的讲述并不只是到此为止,而是又讲述了虐猫者的后来,后来呢?他们当然没有接受惩罚,我们国家的法律并没有针对小猫小狗来保护,但是法律之下是人的道德惩罚,口诛笔伐的滋味当然不好受。柴静对此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既然他们虐猫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他们的错误要他们自己来承担,不必用语言攻击。攻击的背后是发泄,发泄当时的愤怒,后来我偶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嘲笑、轻蔑、报复这些情绪都是与恨有关或者含有因恨而起的成分,不能改变为善。”我感慨,受益颇多。真实的人性有无数种可能,善良当然存在,但是恶意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能被弥补,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人心内的东西只要有什么,都会像溪流一样缓缓流淌出来。这篇文章太深奥我当时还消化了蛮久。

声音够大便能够主宰社会,而沉默依然是我唯一的表达。这是旁白,是扬起的帆船,扬帆迎接一切偏见与误解。

人不可能孤立而成,人由无数他人的部分组成。最后一部分令我热泪涟涟。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从人类的头脑中开始发源,延伸到了群山尽头,人与人彼此之间的情感真是奇妙又温情。我看完这本书后把自己定义为树,有段时间我毅然决然将生活定义为“苦难”“窒息”,我把肉眼所见的一系列愤愤与不平归咎于肮脏卑劣的世界的标签,重压之下只能听到汹涌嘈杂的求救声,只能看到人类无尽的恶念与欲望,对于温暖的渴望使我成了卑微的矛盾体,我一眼就能看到无望的结局与平阔的黑暗。我知道不该如此,我吸收一切可能将我灌溉的能量,我站到阳光下呼吸新鲜空气,和一切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拥抱,人类本身就拥有掌控自己的能力,绝不能让内心的犹豫夺走了我们本身的权力,世界有太多美丽,每个人都有能力去体会与感悟,都值得去拥有,阳光填满我们的躯干,我是写我的心脏,那是一座岛……我带着他体味世间万物。我看间,我理解,我渴望,我在雨里奔跑,温润了我的天光和能量,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和一座孤岛。此刻恍惚我仅存一颗心脏。对面的太阳为什么落进大海?那将是我迎接的风浪。世间善恶交织,世界虽然泥泞,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磅礴的根系,扎根大地绵延远方万里。真正的“看见”势必不会只局限于悬崖峭壁,就好比春雨来袭。苔藓蔓延过的土地都能够留下生命的痕迹,不必在渺茫面前止步,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在于自己而不在于虚无。在灯光照耀下人的记忆可寻到脑海里的诗,能够看见的人从来不必要依附于一座山川,选择矗立或者选择竞上。整本书中包含了很多社会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但是柴静却选择坚持作为新闻媒体工作人的职责,将她的视线所及报道出来,在我看来这种精神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有参考价值,不仅仅是处于花季的青少年,每个人有看见的权利,每个人都不需要依仗于汪洋大海,只需要选择狂奔或者坚持到底。不需要其他的修饰,人的视线所及之处会和自己的远方一样强大。

评判这本书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将自己代入所描述的角色,载体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是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们可以是普通的群众,也可以是她采访时小众群体里面的一员。“亲爱的体味者,请去找到描摹你心脏的最好情感与体验。”

 

关闭窗口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文华街199号文澜苑②
邮编:030619
电话:0351-3985703
Copyright © 2021-2022 晋中学院中文系
缘来是文澜
缘来是文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