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原创文学 |
原创文学推介||2023年山西高校“超星杯”大学生书评大赛一等奖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史铁生《我与地坛》书评
作者:张静蕾
本文荣获2023年‘超星杯’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书评大赛一等奖
北国秋风,经由光阴,经由山水,生命在灵魂的注目中呜咽,犹如三春与三秋归去后的雾霭袅袅……
回首故园地坛——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那是他逃避世界的保护壳,那是他苦痛悲怆的救赎。寒鸦栖枝,叶落无声,他于地坛中窥见生死,看破世俗,找到解脱,十丈红尘,落地成佛。朝霞初升,黄昏送行,他于地坛中遥迢叹远,那是他永世的伫守,那是他千年的浩然,是他横亘的承诺。七月流火,悄然落雪,他于地坛中见苦行僧侣,见世间疾苦,见星河转动,见寂寞眷养。他悲壮地,孤独地,勇毅地回答头顶千年不变的叩问,他的忧愁像河流在远方的流淌,绵延着起伏,他一路走过,他度化众生,他难为沧海。狂风席卷着漫天飞沙,将他隐匿在人群之中,将他送到回去的路,将他还给地坛,将他还给绝尘的乾雨,轩窗的栀子,将他还给曾经的自己。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他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苦难,是不会剧透的锤炼,是神性的残忍,亦是生命的考验,是深渊万丈,亦是鹏程万里,它给予人悲悯,给予人绝望,给予人希冀。苦难并不值得歌颂,可一颗绝处逢生的热忱之心却值得,一场没有观众,安宁虔诚的祈祷却值得。地坛于史铁生是沉沦后的清醒,是残缺后的完整,是破碎后的拼湊。《我与地坛》一书中记述了史铁生在地坛中对于“生死”这一复杂问题的哲理性思考,记述了他对母亲温热延绵的怀念和他在地坛中的见闻轶事。北风忽至,菊花满地,愁若渡江,秋心两半。地坛静默着,遥望着,等待着,等待一场前世既定,今生重逢的邂逅,它知道有一个人需要它,需要它的陪伴,需要它的守护,需要它的宽慰。所以早在四百年前,它便早早地坐落着,任是风吹雨打,任是海棠开谢,任是昼夜更迭,亦不动如山,庄严相守。史铁生曾是一个健壮开朗,活泼乐观的孩子,他如千千万万个不羁孑孓的少年一般奔跑在铺满阳光的草地上。风从他的耳畔呼啸驶过,谱成哀彻的乐章,这份清澈的欢乐终结在他的21岁,因脊髓损伤,病情加重,他永远失去了双腿,从此,他失魂落魄,他自悲坠堕,他黯然飘零……当夕阳沉入人世的堤坝之外,一纸潋滟,怎抵春秋萧索。
百花无香,马蹄失落,阳光点冰,从来清愁,从来一人。命运终究还是和他开了个最大的玩笑。起初,他忧悒怀疑、觉悟绝望,他清清醒醒地听到了回旋飘摇的唢呐声,听到了葬礼的号角,听到了夕颜的衰败。他沉静地走向坟墓,无声无息,不扰万物,一如来时。双腿一日如一日的麻木,肌肉一日胜一日的萎缩,他不再相信奇迹,他不再乞求上帝的怜悯。在《我与地坛》一书中,史铁生写道,“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生命本来没有定数,但如落棋无悔一般,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而上帝却下错了棋子。岁月如许,海棠未眠,在张护士,王主任的抢救下他的死念终于被打消,地坛成为了秋天的,庄严的城池,成了他一个人的壁垒。他避世入坛,不失时机地从各个角度张望地坛,日复一日,他专心致志的想关于生死的事,一连几年,他终于想透了上帝交给他的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默坐、呆想去整理心绪,远离喧嚣,去窥探自己。他与旧人相约: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他与园神对话: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他用时间填平心田的万丈沟壑,去浇灌心房龟裂结块的旱地。是爱情、亲情、友情将他带出了绝望的死谷,他将地坛作为生命的谜底,作为生死卷轴的落款,他认识了一个慈悲为怀的神——精神,他测量了生命的重量——意义,他指引了死亡的归宿——欲望。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梦似的挂起。史铁生在他渺无人迹,寸草不生,风雨飘摇的归途中用对生的顿悟和释怀,对死的坦然和放下,亲手种下沿路的繁花,于是站到死中去看生,荒芜就成了春天……
她见我停望霓虹晨曦,她见我闲坐轻亭且轻叹,她借我奔赴山河不得,除却对生死的感悟外,在《我与地坛》一书中,史铁生还倾诉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自己欲孝无果的愧疚。我们常说,最糟糕的脾气往往会涌向最亲近的人。年及弱冠的史铁生在失去双腿后,对生命充满绝望,他的母亲惊惶不安,昼夜相守,她怕稍不注意便会失去最爱的孩子,所以她推着遭受横祸、暴怒无常的史铁生去看北海的花开,去看电影,冒着雨给他借书⋯⋯,她的心室始终为他留有珍贵纯净的一隅。可是,她的央求与沉寂竟是诀别,她千万次回望,千万次止步,亦逃不过死神的召唤。云朵漫过天际,清风拂过山岗,落英纷纷,砌下如雪,她一生艰难,佯装坚强,她心中苦不堪言,无人知晓,她含泪撒手人间。谁也不知道有多少难捱的时刻,有多少难眠的夜晚,有多少无言的回顾与不舍。史铁生在书中写道,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山峰错落,山茶氤氲,魂魄入梦,泪眼婆娑,她用爱将他高高地举过头顶,她是温柔缱绻,她是世俗惊艳,一抹斜阳,她袖藏的春天拘泥于死亡。她入梦来,是关于他……合欢花落,秋菊又盛,千里孤坟无语话凄凉……
竹箫又响,凄寒彻骨,众生皆苦,《我与地坛》中除却对生的探求和对母亲的怀念之外,还写到了史铁生在地坛中的所见所闻。相濡一生的老夫妻、漂亮弱智的小女孩、埋没天赋的长跑家、热爱歌唱的年轻人、云淡风轻的饮酒老头、朴素优雅的女工程师等。这些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亦在追赶着即逝的光阴,如蝼蚁如雄鹰地活着,他们各有不同,命运殊途,人性迥异。但在史铁生对人性的剖析下和与“墙”的谈话下,他看见了欲望,期盼自由。他看万般热闹皆归于平寂,看千山万水化为沧海桑田,看星河斗转化为蝶语陨落。这给予他再来的勇气和放下执念的释然,让他与风同行,渐走渐远……
执手端心,妙笔生花。许知远先生说,“真实的生活比种种虚构都更精彩,但是将现实移植到纸面,却需要某种坚信的努力。”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书,记述了他的过往与所见,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失为自传。他于细微处着手描写,生动细腻,使人如处当时。他的写作风格雅致,富含哲理,思辩心强,生气灌注,潇洒自在,好似褪尽铅华后的白纸,褶皱突起,沧桑悲凉。我一直以为文字的存在是有温度的,它自发于心,亦流向人心。它可以不为雕饰,可以朴实无华,但是得有一种含蓄的力量,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可以与作者在虚拟中相遇相融,只如此,便胜过无数的虚妄。文字的力量是渺小却伟大的,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不失为一部发现光,教人于绝处逢生。于枯木开花的经典作品,其书卷芳香,千古余韵。
时光不语,岁月知味,所谓的天远地阔无非是自我的清醒与拯救,踽踽独行,你我都是世界的流浪者,背着沉重的行囊,终其一生都是在找一处心安之地,做一场飘渺的梦境。我们总为自己设限,总是不安彷徨,总是志满却踌躇。回过头来,除了生死,世上的哪件事不是小事。行囊中所装着的是我们沉重的躯体,放下行囊灵魂便能找的到达远方,那时吾乡心安及地坛。周而复始,或许结局早已不可更改,或许明天早已逝去。命运不堪,生死淡然,你放下天地,天地也会放下你,只此一念,便胜过人缺无数,只此一念,便会懂得珍惜与情意,只此一念,便将欢愉与苦难遥遥相隔⋯⋯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散烈朝辉之时。愿你我心怀素仞,淡然死生,浴火重生,涅槃向阳,拼尽全力去拥抱属于你的地坛。
烟雨成云,四月清澈,我与旧时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作者:晋中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2204班张静蕾
联系电话:18734991991
e-mail:419110689@qq.com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