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新闻公告 |
文学院2015年教学工作自评报告
2015年,我们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教学基本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力争使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获得全面的发展。现对我院2015年本科教学工作做出自评,对2015年以前的工作也适当涉及,以说明工作调整和发展的完整过程。
一、教学基本建设
(一)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形成了比较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统领,以质量工程为标准,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与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生综合素质、社会服务功能等环节和内容,对专业展开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领导班子特别重视专业建设,2015年初文学院多次召开会议,对照检查我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本年度专业建设的重点为工作。
1、教学计划的修订
2015年8月,我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教学计划的修订。修订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观念上,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要由原来的“以知为本”转向积极关注学生需求的教学观;第二,在课程安排上,大胆改进传统的教学体系,加重了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同时,对课程的层次关系、课程的主次关系、课程的学时分配关系以及课程的先后关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教学计划的异动情况
本学年无教学异动情况
3、专业申报与改革
文学院汉汉语言文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新闻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今年,我们围绕这些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建设,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多有创新。2015年11月,文学院组织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骨干力量对全国各地十几所高校进行调研,着重学习这三个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和相关课程设置的举措,受益良多,这些调研成果将被吸收到文学院这三个专业的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课程建设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围绕课程建设的基本标准,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计划修订之后,文学院立即组织有经验教师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修订之前,院领导组织各教研室进行了讨论,广泛听取来自教研室的意见,确定了本次教学大纲的修订原则:
(1)学生为本。课程教育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从学生出发、学习出发。正确处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学习基础的关系;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学习方法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习内容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2)强化实践。强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是本次教学大纲修订的重点。教学大纲的修订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根据学科特点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要注意与生产实践以及科研项目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环境下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课堂教学时间要更多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表达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3)注重实效。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大纲的修订要从过去“教什么”和“如何教”转入“培养什么能力”和“怎样培养能力”的框架设计,强调对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进行全面评价,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让每节课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精简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鼓励各门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至2015年9月15日,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基本完成,共修订大纲41个,合格率达100%。
2、完善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
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文学院对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实训类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实验实训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并积极创造条件,保证该类课程的正常开设。
3、强化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过去,我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的倾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意识到了选修课在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方面的重大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工作落到实处。第一,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学时比例;第二,保证选修课的开出率,近三年选修课的开出率均达到100%;第三,改进选修课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上一个学年,文学院教师共承担多门公共选修课,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4、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
文学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课程梯队建设。课程梯队由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助教组成,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或经过1学期以上(含1学期)的该专业方向进修学习,并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讲师职称;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2)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科学,经过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3)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实验实习实践条件建设。课程实验项目明确,有针对性,并且有实验指导书;实习实践场所管理规范,确保环境良好。
(5)教学文件齐备。
(6)课程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建立完备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实行课程教学双向考核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学生座谈会议制度,加大对课程教学的监控和检查力度,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建设
1、教材选用
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文学院按照学校的要求确实做好教材的征订工作。在教材的选用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尽量选择获奖教材和规划教材,同时也充分考虑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
2、应用性教材编写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文学院十分重视应用性教材的编写工作。近几年参与编写并已完成3部教材。
(四)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
1、实验室常规管理情况
文学院现有实验室二个,分别为影像制作室和报刊编辑室。
报刊编辑室现有电脑40套,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求。影像制作室初建于2004年,用于教学设备SONY150摄像机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一套。2007、2008年先后补充设备,SONY190摄像机四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四套,同年被评为省级新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实验室开出的实验项目大约30多项,能满足新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
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文学院选配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实验室管理员,并制定了12个合理严谨的管理文件,严格规范实验室的教学运行。
2、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利用率达100%
序号 |
实习基地 名称 |
实习基地 地址 |
面向专业 |
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人) |
当年接纳学 生总数(人) |
11 |
晋中广播电视台 |
晋中市榆次区 文苑街279号 |
新闻 |
30 |
19 |
22 |
晋中日报社 |
晋中市文苑街 新闻中心晋中日报社 |
新闻 |
30 |
17 |
33 |
榆次报社 |
晋中市 中都北路29号 |
新闻 |
20 |
18 |
44 |
泰国泰华教育协会 |
泰国曼谷 |
对外汉语 |
40 |
12 |
55 |
榆次区第二中学 |
晋中市玉湖北路 |
汉语言(专升本) |
30 |
28 |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文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5个固定的实习基地,和对方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五)教研室建设
1、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教研活动是搞好教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形式。长期坚持搞教研活动,有利于及时地传递新的教学信息,推广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长期以来,积极推进教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制度化、有序化一直是文学院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
文学院现有7个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现当代、外国文学教研室,文概写作教研室,语言教研室,语文教育与文化教研室,新闻教研室,大学语文教研室。通过几年的努力,各教研室已形成了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习惯和鲜明而流畅的工作程序。每个学期初各教研室根据开设的课程和确定的研究项目,制定详尽的教研室活动计划,确定学期教研活动的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然后按阶段、分步骤实施。教研活动做到了定时——每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定题——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的主题;定人——要求教研室人人参加,不得无故缺席。教研活动做到了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效。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增强了教研室乃至文学院的凝聚力。
2、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情况
文学院各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5年在研的教改课题近10项目。具体有:
序号 |
项目级别类别 |
项目名称 |
立项 时间 |
负责人 |
1 |
省级一般 教改项目 |
师范专业普通话教学策略的重构与实践探索 |
2012 |
邓明 |
2 |
省级一般 教改项目 |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 |
2014 |
白春香 |
3 |
校级重点 建设课程 |
古代文学 |
2014 |
赵斌令 |
4 |
校级重点 建设课程 |
古代汉语 |
2014 |
王建华 |
5 |
校级重点 建设课程 |
现代汉语 |
2014 |
王倩 |
6 |
校级重点 教改项目 |
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境外教育实习的研究 |
2013 |
王建华 |
7 |
校级一般 教改项目 |
开放、立体的《语文教学论》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
2012 |
郝秀文 |
8 |
校级一般 教改项目
|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外国文学》合作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
2012 |
李华 |
9 |
校级一般 教改项目
|
《跨文化交际》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
2012 |
张诗阳 |
10 |
校级一般 教改项目
|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2012 |
董素贞 |
11 |
校级一般 教改项目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探索研究 |
2014 |
赵斌令 |
(六)考风与学习效果
1、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分情况
2014年到2015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共计有3765人次参加了考试,共有5人在考试中有违纪、作弊情节,占0.13%,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已对上述学生做出严肃处理。
邮编:030619
电话:0351-3985703
Copyright © 2021-2022 晋中学院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