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科研服务 |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规划
晋中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规 划 时 间: 2014 -2018
院(系)名称:文学院
重点扶持学科类别:一级学科
重点扶持学科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晋中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否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发展水平,而且也是推动高等院校各项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晋中学院文学院设置最早的专业之一,始设于1958年,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学院全体师生的努力,该学科已经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本学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本学科的发展更为优化,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目标 (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依据我校的学科发展目标与定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现有资源和学科现状为根本,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本着“突出重点,逐步发展”的原则,利用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带动整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总体发展。 (二)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文艺学、语言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三大优势学科方向为重点,统筹相关学科资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突出语言文化特色,研究实践并重,兼顾各学科均衡发展。 (三)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 1.加强学科团队建设。通过5年的艰苦努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学科内部人员的研究水平,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科团队。与此同时,加强本学科与其他科研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专业以及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等)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出一批教研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力争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 2.初步形成以优势学科方向为主导,带动其他学科均衡发展的趋势。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建设上依据学院自身实际,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要,凝练出三个优势学科方向:文艺学、语言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通过几年的努力,希望通过这些优势学科方向的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各学科方向的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及时把握各学科方向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提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 二、学科建设的发展定位与思路 (一)学科建设定位 适应学校发展定位,及时把握相关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术动态,以文艺学、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优势学科方向研究为重点,依托晋中学院现有的地缘优势,着力突出中国语言和文学学科研究特色。 (二)学科建设思路 1.突出重点,形成学科特色。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以学术带头人为龙头,以科研的特色化为目标,形成稳定的学科建设思路。 2.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建设的科研方向,一方面,引进高级人才,加强团队力量,另一方面,重视现有人员的交流、培训和学习,从整体上提高学科团队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3.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为学术骨干的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优先安排和鼓励学术骨干外出访学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组织优化和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学术骨干的带头作用和影响力。 4.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首先要积极在校内就主要研究成果作报告,与学院老师交流学习;其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再次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动向,保证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先进性。 5.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学科要加强管理,尤其是对人才发掘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科研能力考核等方面加以完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各个学科方向每年要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并做好每年底的检查工作。 三、2014—2018年社会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及措施 (一)学科知识体系建设 方向一:中国大众化文学与大众文化研究 文艺学研究团队依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集中对文学叙事理论与批评和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加以研究,现已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8项。文艺学方向研究特色表现在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众化作家的系统研究,比如赵树理、张爱玲等,同时也围绕当代大众文化现象做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讨。 方向二:晋方言研究 晋方言方向集中对晋方言地图进行研究与解释。根据语言项目在地图上的分布模式,结合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语言项目进行分析,解释语言项目地理分布的原因,揭示语言项目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山西晋方言演变的过程和机制。目前,本方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方向三:西方宗教与文学关系研究 本方向主要围绕西方神学思想宗教观念对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展开研究。目前围绕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加以研究,探讨了西方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力图揭示宗教如何影响、渗透、制约西方文学、文论、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本方向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尝试了一些个案研究,比如以林语堂为对象,探析了中外文学关系中的林语堂,如克罗齐“表现说”与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的关系、萧伯纳“幽默写实”与林语堂幽默的关系、尼采“重估一切”与林语堂文化反思的关系等;目前,本方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二)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中心任务。我们将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形成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队伍,营造一种重人才、重教研、重团队合作的学术氛围。 由于学院底子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除优势学科方向外,其他相关学科缺少带头人。因此,我院将积极培养各学科方向带头人,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将教学能力强,学术成果多的推上学科带头人的位置,同时着力培养教学名师,让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积极引领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积极鼓励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到名校访学进修,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掌握国内外语言文学发展动态,积极申报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凝聚创新研究团队。 因此,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是未来5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重中之重。具体措施有: 1.引进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的博士5-10名,形成较为完善的本学科队伍学缘结构; 2.鼓励2-3名教师攻读博士后,3-6名本学科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学科队伍的高学历化; 3.力争实现每个学科研究方向有1-2名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5-10名青年新秀,备选人才10名左右,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人才梯队。 (三)科学研究工作 1.争取申请到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3-5项左右; 2.发表高质量的科研、教研论文30篇; 3.编辑出版各类学术专著3部左右; 4.鼓励研究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评奖活动,争取1-2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四)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积极在校内就主要研究成果作报告,与学院老师交流学习; 2.其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共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 3.再次派出人员去国内外著名学校进修提高,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动向,保证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先进性。 四、2014—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与相关政策建议 (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1.加强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方向的均衡发展,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2.加强科研梯队建设和总体理论水平。 3.鼓励学院教师多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4.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成果的推广。 5.加强各个研究方向的合作,整合各研究方向的研究方法。 6.与各兄弟院校及国内外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学术交流。 (二)政策建议 1.要有计划地实行院内资源整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在一级学科、学科群或学科领域的框架下,以“中国语言文学”为平台进行学科整合,根据需要组织队伍,集中优势学科先行发展。 2.学校放宽政策(包括岗位设置、科研工作量考核、课题立项、经费支持等),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加强团队合作。 3.进一步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鼓励教师教研结合,多出高质量的科研和教研成果。 4.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传承学院文化。 |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